知识分享

  • 首页
  • 市场分析
  • 需求分析
  • UI设计
  • 产品运营
  • 产品设计
  • 项目管理
  • 新玩意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要停留,欣赏沿途的风景
  1. 首页
  2. 新玩意儿
  3. 正文

互联网上,有些年轻人为什么选择“丑化”简历?

2021年10月26日 292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编辑导语:无论是职场社交还是生活社交,大家总是会用各种“前缀”来介绍自己。特别是在简历中,自我介绍或是说自我评价更是成为了年轻人展现自己的“场地”。本篇文章里,作者为我们分析了当下年轻人对自我介绍进行恶搞的现状,一起来看看吧。

因为微信、钉钉、Facebook 、LinkedIn ,现如今,和「你现在已经没法把工作从生活里剥离开来」一样,你也很难「把生活从工作里撇开」。职场社交化的潮流,在国内躲躲藏藏的朋友圈「工作分组」、「工作专用小号」已经有体现,中文世界之外,另一个体现大概就是人们的自我简介了。

「妻子、母亲、姥姥、妇女儿童权益的提倡者,美国第一夫人、阿肯色州第一夫人、参议员、国务卿、爱狗人士、发型偶像、裤装套装狂热爱好者、2016 年总统候选人。」

这是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应聘总统」时写的领英简介。

「爱狗人士、发型偶像、裤装套装狂热爱好者」,差不多是社交媒体语言,透着试图展示幽默感和亲和力的努力,但看起来并不成功。

比尔·盖茨的简介是:「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合主席。突破能源创始人。微软联合创始人。如饥似渴的读者。酷爱旅行。活跃的博主」。

鲍里斯·约翰逊:「英国首相,阿克斯布里奇和南赖斯利普选区的国会议员,保守党领袖。」而英国前首相戴维·卡梅伦,则写道,「我的妻子是萨曼莎,我俩有三个孩子,Nancy、Elwen 和 Florence」。

而多数简历甚至只剩无聊,扫一眼领英创始人 Reid Hoffman 的便知,「消费者互联网和软件的各个方面。重点是产品研发、创新、商业策略、财务,但也包括综合管理、运营、业务运营、业务发展、人才管理和市场营销」……

“简直不知所云”。不论他们多努力想显得接地气或老老实实,不少年轻人对这些名人的自我介绍也都不买账。

到了这代年轻人,自我夸耀变得很不受欢迎。他们更善于挑刺。

一、年轻人正在用恶搞文化来消解精英话术

在之前的文章里,我们提到,「展示优越」不是当下的流行美学,主动宣扬自己如何好,如何有品位有爱心,都会有被指责「装逼、凡尔赛」的风险,而占据网络鄙视链顶端的是「自嘲」。

所以,一旦在一个社交网站上稍显过度地主动表彰自己,还被认识的人发现,就会被觉得是表演性自恋——即使是在领英这样专门的职业社交网站上。出于同样的原因,有人也就开始在领英简介中开玩笑、自嘲,在其他平台上嘲笑那些「浮夸、矫饰」的行为。

毕业于南加州大学的 Shiv Sharma 在领英简介中,称自己是《海绵宝宝》中蟹堡王餐厅的帮厨。

也有人写,「我正式出任一家市值十亿美元企业的 CEO 。我妈为这家公司投资了 10 美元,占股 0.000001%,所以公司估值达到了 10亿。」

也有人盘点自己实际应该放在领英技能,列出一个列表:午休超长、爱打瞌睡、讲黑话、被 HR 抱怨、在电梯里放屁、不小心@所有人……

胡搞式自我介绍已经成为一种 meme 。彭博社认为,这种meme体现出反领英文化,一种人们对于它的强烈厌恶。

对赞同这些 meme 的年轻人来说,在领英上维护自己形象是「必要之恶」,但那只不过是一个大型吹牛平台。对他们来说,像老一代人那样,严肃地在领英上为自己打造「个人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

背后的原因,其一是社交媒体中最普通大众是主要用户,大量的普通人没有精英们的闪亮标签和经历。吐槽和消解精英权威,能给普通大众带来反向优越。

另一个原因,和微信微博豆瓣的「担心老板、同事看到」类似,许多年轻人把领英看成是大型视奸平台、背调利器,看看老同学、前同事去了哪里。而因为领英默认会把访客名单通知给当事人,又制造了一批社死人员。

但吐槽恶搞之外,介绍自己这件事仍然还是年轻人的一大难题。由于各种正式严肃和社交娱乐场合的界限变得模糊,过于直白或过于 social 都可能遭遇:被评价「这人没啥幽默感」或被 po 到「遇到一个奇葩简介是一种怎样的体验」问题下。

二、为什么在社交媒体时代,「自我介绍」成了件进退两难的事?

《金融时报》的专栏作家赖默·里格比认为,领英上的简介大多毫无个性,只不过是从一堆管理术语中抽取了一些词汇,然后排列组合了一下。每个人都说自己富有激情、认真负责、工作积极、经验丰富,结果相当于什么都没说。

另一边,国内简历代写生意火热,润色一份简历的报价从一百到上千不等。

毕竟看看自己,最近一次在校期间获得的奖励,可能就只有「618 促销期间,抽中了 100-30优惠券」。

在资历较浅的情况下,经验能力。于是,简历上的表达和实际情况之间多少都有出入。一组数据说明,现在的简历有多么不真实:

2012 年一项研究表明,平均每份简历差不多要撒 3 个谎——无论是传统的简历,还是公开或只对研究者公开的领英资料,撒谎率没太大差别。

美国求职网站 Zippia 调查了 1000 多人的简历、行为和动机,发现,有超过三成的受访者在简历上撒谎或「歪曲事实」。

《中国职场诚信现状调研分析报告》显示,近九成 HR 认为当前职场诚信状况不算好。

于是,在 HR 眼里,多数人的简历多少只是虚构文学。

随便翻出一封普通简历,他们几乎可以在心里做这样的换算:

  • 「抗压能力」≈ddl 不到,我不动
  • 「团队协作」≈一家公司共用一个账号
  • 「跨文化经历」≈看外国电影,听英语歌
  • 「应变能力」≈爱豆塌房后,当天就能脱粉
  • 「自学日语」≈指能通过汉字,把日文猜个大致意思
  • 「多语种能力」≈能听懂东北、天津方言,会说普通话
  • 「热心公益」≈在蚂蚁森林,曾靠偷来的能量种了一棵树
  • 「gap year」≈不知道干啥,反正没上班没上学,很可能在家里玩 switch
  • 「擅长组织大型活动」≈和爸妈一起到外地旅游,制定行程,并且没有崩溃
  • 「熟练使用Adobe软件」≈电脑里装了这些软件,在搜索引擎的帮助下,勉强算是会操作

年轻人认识到社会残酷的开端大概都是,「HR 在每封简历上花的时间不超过 8.8 秒钟」,而自己的简历前后来回修改了八遍不止。每个人都有机会体会梦想被否定、努力付诸东流的痛感。那种屈辱,就是费了两根水笔写的暑假作业,被老师批了一个「阅」,光遣词造句就花了 20 分钟的评论,五轮笔试面试后收到邮件,里面说「抱歉通知你,还是不太合适」。

但问题可能不是人们人品不好,在道德上指责他们并不能完全站得住脚。领英的一项调查发现,有 46% 的专业人士对描述他们的专业成就没有信心。40% 的人承认,很难描述自己的工作是在做什么。

换句话说,因为不了解自己、缺少信心,写简历本来就是很痛苦的事。

问题是,如果你熟读种种写简历的大小诀窍,就会发现求职时,应该避免的就是软弱。根据这些方法论,正确的简历应该是强力动词+大号量词,「组织 2000人义卖,筹得 20万元」,「主导 100 万粉丝的公众号,实现每日 3 更,平均单日涨粉 777 个」,这种。

而在领英上,即使是无业人士,也得给自己安上一大串名号。

而没有这些标签名号的就是可怜人、老实人。

到最后,一个商科学生的技能甚至经历看起来可能和马化腾、王兴、杰克·韦尔奇或者其他人差不多,每个人看起来都很棒。

三、所以,社交媒体时代,年轻人喜欢什么样的自我介绍?

为了避免社恐发作,被其他人认为是一个无耻的自我推销员,人们更喜欢如实地陈述,或者在面试中被问到诸如「你怎么做到 xxx 的」之类的问题,再作回答——《哈佛商业评论》一篇文章通过研究证明,在这种情况下,「自夸」就转换成一项义务,再回避问题反而会让人觉得这个人不值得信赖、不讨人喜欢。

不过,该写的简历还是得写。如果不是总统候选人、首相、富豪,或者确实拥有过硬的能力、背景,或许只有一种方式,才能轻松地「解决」简历难写的问题——

在《柯南秀》主持人柯南·奥布莱恩的领英页面上,在「教育」一栏写了「Yes」,个人成就的测试成绩一栏,填了「血压( 80/120 )」,出版作品是 1986 年 8 月在《芝加哥太阳报》刊登的一则二手加湿器小广告。柯南还报告了自己的技能:精通Excel,同时,还擅长「说话」、「假装在听」和「责怪自己爹」——这些技能都受到了「99+ 好友认可」。

通过调侃,他绕开了其中复杂的游戏规则。

 

作者:【钟宛彤】;公众号:【塔门】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j1xGq_j_M3J2O1O249xmNA

本文由 @【塔门】 授权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标签: 产品 产品经理
最后更新:2021年10月26日

小虾米

同理心,洞察力!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拍10部火1部,道观也来凑热闹,短剧成吸金神器? 为什么二次确认后,用户依然会误删? 新零售SaaS架构:面向中小连锁的SaaS系统整体规划 AI时代下浅谈XR中的渲染技术 基金理财之客户需求分析 业财一体化数字化(一) 酒店代理的灰产江湖:0库存、赚4成差价、月入16万 探索工具型产品体验度量模型-行为度量理论篇 飞猪、携程们的下半场:吃工具属性老本,补内容短板 AI产品经理 | 入行AI的必备知识 3D 文件格式的江湖纷争 在线音乐等待“第三极” 小程序里卖剧,8天赚1亿? 卖爆抖音后,中式汉堡将成为一场“虚火”? 电商包邮背后隐藏的小心思 县城咖啡之战的最后赢家是谁? 字节跳动再战长视频,这次有何不一样? 网文IP的风,吹到“下饭剧”? 提升B端产品易用性:搭建帮助体系 小红书关停“自营电商平台”,作何打算?
从虚拟偶像到虚拟主播,一场TO C到 TO B生意的大迁徙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红书电商盘点一下那些虚实结合的文本输入方式自动驾驶,又到黎明前?万亿规模能源产业互联网【能链】为何一枝独秀?经营指标层面深度解读骑手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数据更新|不只是一个更新按钮而已名实唯一性:数字与AI经济里的那些潜规则实战分享!系统可见原则在交互方案中的运用从商业模式入手,搭建一款产品的底层拆解框架小红书走到命运拐点微信的聊天记录占比,被网友玩成了新一代 MBTI ?SaaS产品数据分析之指标与标签一篇文章搞懂一个系统之 SRM 系统一个真秀才倒下去,十个假靳东站起来谈谈在B端落地第三方大模型的步骤从0开始设计产品搜索功能(一)瑞幸的“9块9”突围战,只需几滴茅台?如何从0-1建设企业微信SCRM顶流网红“秀才”翻车,“中老年收割机”易主?
互联网时代的创作(上):我们注定不会再有伟大的作品了吗? 抖音外卖,走到哪一步了? 解读双12:冷清背后,未来10年的生意变化 你了解“财务产品经理”吗? 未来趋势 | 数据驱动的设计体验 大厂实战!vivo官网APP首页改版设计过程复盘 免费VS付费,抖快谁能突围短剧下半场 标题党、废话文学和AI配音的烂梗:各平台泛滥的电影解说,已造出了一套流水线文学了 如果将B端产品看作房子,如何理解B端设计的视觉通用规范? 产品设计中的小体验,带来大问题解决之道 微信公众号想学小红书做社区,能学得会吗? 你还没脱单,这些软件都得背锅 迈向B端产品专家的10个工具:产品管理中必须掌握的4个关键领先指标 鲜花电商大洗牌:39元买一箱,价格战“卷”麻了 美团做探店“MCN”,抢抖音达人 关于资金调拨系统的设计方法论 谈谈AI产品经理,谁与争锋? 做设计为什么需要“对比”:「冯·雷斯托夫效应」 数据可视化产品价值度、易用性提升技巧(一) 盲盒球星卡的暴利与泡沫:2元卡炒至700万,直播卖卡月入百万

COPYRIGHT © 2023 知识分享.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