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 首页
  • 市场分析
  • 需求分析
  • UI设计
  • 产品运营
  • 产品设计
  • 项目管理
  • 新玩意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要停留,欣赏沿途的风景
  1. 首页
  2. 新玩意儿
  3. 正文

我的脸再次成为了商品,一块钱一张

2021年10月25日 529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编辑导语:“刷脸”这一方式已经和我们的日常生活结合得十分紧密,利用人脸识别,我们可以完成手机解锁、或者支付一类的动作。然而当下却出现了人脸信息泄露的情况。那么,人脸识别真的安全吗?本篇文章里,作者针对人脸识别安全、以及人脸信息泄露一事进行了解读,一起来看一下。

拿起手机刷脸解锁、验证信息、支付订单,仿佛刷脸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仪式”,清华大学新闻学院教授沈阳曾表示中国人平均每天要暴露在各种摄像头下超过500次。但你是否设想过,长在你身上的脸很有可能已经成为他人谋取不义之财的“宝贝”了呢?

据央视报道,由于国家开始规范手机卡,所有手机卡都需要实名认证,由于一些不法分子对手机卡需求量巨大,因此动起了歪脑筋,通过伪造他人的人脸视频来通过注册认证。

据悉这些不法分子只需要一张静态的半身照,就能通过AI人工智能技术将照片里的人物依照输入的指令做出眨眼、张嘴、皱眉等多种精细动作,模仿人物表情变化,从而轻松骗过人脸识别环节。

而通过出售这种视频可以为不法团伙轻松办理需要人脸识别的手机卡等,进而用于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洗钱等犯罪活动。更夸张的是,这些不法分子透露一张身份证/人脸照片的成本价只要几毛到一块钱,特殊处理后的视频也最多卖到两块到十块不等。

从开始的个人信息泄露,到在网络上被以几毛钱的价格进行兜售,再到伪造自己的人脸进行认证,很多受害者一直蒙在鼓里,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脸被这些人用到了哪些地方。我们没有想到,可能也没有想过,自己的“脸”竟会如此“廉价”。那么问题来了,我们的“脸”是如何泄露出去的?又该如何保护我们的“脸”呢?

一、人脸识别是什么?

首先我们要简单了解一下日常生活中的人脸识别到底是什么,目前人脸识别主要分为2D和3D。

2D人脸识别采用平面传感器接收被拍摄物体反射或发出的可见光,从而形成二维图像,但平面传感器的缺点十分明显,在收集过程中无法获取深度信息,因此容易存在物体特征信息缺失,图像极易被伪造。也由于2D人脸识别的成本较低,因此市面上大多数人脸识别设备及软件都使用的是2D人脸识别。

而3D人脸识别通常是由多个摄像头+深度传感器组成,可以收集多张不同角度的深度图像,合成后即可完整展示人脸的曲面形状,并且还能将采集到的人脸信息以点的方式呈现在三维空间中。还有一部分3D人脸识别设备可判断采集到的人脸是否是照片、视频或软件模拟生成, 从而破解难度大大增高。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iPhone上的Face ID,相比传统的人脸解锁确实安全不少,但在速度和成本上很难让人满意。

由于市面上大部分人脸数据都是由2D人脸识别设备所收集的,因此在破解难度上就要轻松很多,不过这并不表示3D人脸就一定安全。在2017年,一种名为深度伪造技术的新型算法在网上爆火,随着这项算法的不断成熟,别说3D人脸了,连声音和视频都能轻松伪造出来。

2019年8月底,国内一个AI换脸App“ZAO”在朋友圈刷屏,用户只需要上传一张照片就能跟明星或者剧中的人物进行“换脸。由于种种原因,该软件在上线三天后就被强制下令封杀,其实,运用了类似技术的软件早就无处不在,像用户平常使用的美颜相机照片换脸都是依靠人脸技术完成的。

也有部分用户将这项技术用到了一些少儿不宜的地方上,将一些明星艺人的脸换到色情视频中,从中谋取利润。所谓的眼见为实在当下可能已经不适用了。

二、人脸识别真的靠谱吗?

不管是换脸也好,还是伪造数据也罢,小雷个人对于这项技术有一定的安全担忧。毕竟人脸相比起传统的指纹或是密码有不少优点,比如它们可以远距离就识别成功,体验更好。但缺点是很多非法软件或设备能依靠这个“优点”在悄无声息的情况下收集用户数据,从而被不法分子利用。

不仅在中国,当前全球很多国家都笼罩着“被人脸识别监控”的忧虑。近日,美国部分区域已经出台了有关人脸识别的禁令,今年5月14日,美国高新技术产业聚集的旧金山通过一条禁令,决定该市所有政府部门,包括该市交通管理局和执法部门,都禁止使用这个新技术。

看到这里,相信很多读者都对手中的手机有些害怕,担心自己的脸早已被手机内的软件窃取得明明白白干干净净。小雷也简单采访了身边的几位朋友,有两位表示自己会尽量避免使用人脸识别功能,不管是付款还是登录一些APP等,还是使用密码或者指纹的方式。

那么我们应该如何避免自己的“脸”被人窃取呢?我们先要了解在哪些情况下会被泄露,首先是各类网站与APP,目前大部分网站和APP都会设置注册门槛,要求用户填写各种个人信息后才可进入网站/APP,我们的个人信息就这样被他们弄到手了。

其次是一些运营商、银行系统、教育系统、保险公司中的内鬼,同样的模式,同样都需要用户提供所有的身份信息。这些单位都掌握着大量的个人信息,有些内鬼就会以谋利的目的将这些信息大量出售到灰色地带。

最后就是那些回收旧手机的,由于很多用户的手机里都储存过或储存着个人信息,在回收时又忘记完全抹除手机中的信息,这些二手机一旦落到不法分子手上,就可能会直接提取出来,然后继续作奸犯科。

所以我们在生活中应该尽量避开某些不知名APP以及网站,如果它真的强制你提交信息的话,那就别硬着头皮填信息了,出了问题承担者是你自己。当然这也需要国家和相关部门的规范治理,不过就目前看来进展速度可以会偏慢,要想尽量减少信息泄露的情况还得强化用户自身对于隐私方面的意识。

人脸识别并不是什么“洪水猛兽”,它只是人工智能发展中诞生的一个产物罢了。将科技技术应用到生活中也是必然的,因此我们在享受科技所带来的便利时,也理应时刻警惕这些技术在泛滥后是否会对我们的社会和生活带来什么样的风险和影响。

 

作者:雷科技互联网组;编辑:定西;公众号:雷科技(ID:leitech)

本文由 @雷科技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Pexels,基于 CC0 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标签: 产品 产品经理
最后更新:2021年10月25日

小虾米

同理心,洞察力!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在线音乐等待“第三极” 小程序里卖剧,8天赚1亿? 卖爆抖音后,中式汉堡将成为一场“虚火”? 电商包邮背后隐藏的小心思 县城咖啡之战的最后赢家是谁? 字节跳动再战长视频,这次有何不一样? 网文IP的风,吹到“下饭剧”? 提升B端产品易用性:搭建帮助体系 小红书关停“自营电商平台”,作何打算? 从陌生人社交的产品演进看创新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_SCRM私域平台 产品用户体验升级 做一款以短视频为主的手机,市场如何? 一个严肃的问题:互联网巨头们到底创造了多少就业? 海外版妙鸭相机,“像不像”不重要 产业化思维助力招聘直播数据翻倍(下篇) 产品周报267期 | 蔚来手机NIOPhone正式亮相,妙鸭相机免费版发布 谁拿走了飞猪携程们的长假? TikTok豪赌黑五 “加速包”抢票有用?第三方平台们都玩出了哪些花样?
从虚拟偶像到虚拟主播,一场TO C到 TO B生意的大迁徙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红书电商盘点一下那些虚实结合的文本输入方式自动驾驶,又到黎明前?万亿规模能源产业互联网【能链】为何一枝独秀?经营指标层面深度解读骑手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数据更新|不只是一个更新按钮而已名实唯一性:数字与AI经济里的那些潜规则实战分享!系统可见原则在交互方案中的运用从商业模式入手,搭建一款产品的底层拆解框架小红书走到命运拐点微信的聊天记录占比,被网友玩成了新一代 MBTI ?SaaS产品数据分析之指标与标签一篇文章搞懂一个系统之 SRM 系统一个真秀才倒下去,十个假靳东站起来谈谈在B端落地第三方大模型的步骤从0开始设计产品搜索功能(一)瑞幸的“9块9”突围战,只需几滴茅台?如何从0-1建设企业微信SCRM顶流网红“秀才”翻车,“中老年收割机”易主?
堆积如山的废纸箱,会不会是下一个“财富密码”? 供应链金融探索 不内卷的产品分享:如何从0到1搭建数字化系统 十年产品专家分享:优秀的产品经理都因为做好了这4点! 从抖音的发家史,看设计师赋予创意引导的重要性 产品规划三件套,实用的产品规划工具 设计要知道!如何着手车载设计? 雪梨争第一,难点不是“薇琦” 放弃羊了个羊,我转战了它的“前辈” 数字化时代CRM的创新之路 – 方向篇 “00后”裸辞的标配退路——自媒体 野生产品经理崛起之路:大厂产品经理(一) Axure教程—动态单散点图(中继器) B端体验设计:拆解工作台真实案例 竞品分析的7个视角,50+维度 引导篇 | 用户为什么要走?你真的教会了TA们吗? 积分运营系列(6):超详尽「梯度式选品策略」 茅台的元宇宙App火了,也被骂惨了 分七步:高效完成B端产品的需求调研 Calm No.1玩家地位不可动摇?已经有竞品实现突围

COPYRIGHT © 2023 知识分享.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