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 首页
  • 市场分析
  • 需求分析
  • UI设计
  • 产品运营
  • 产品设计
  • 项目管理
  • 新玩意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要停留,欣赏沿途的风景
  1. 首页
  2. 产品经理
  3. 正文

微信,摇滚和张小龙

2021年10月11日 35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编辑导读:说到张小龙,这个在产品界赫赫有名的“大神”是很多产品人崇拜的对象。关于他和微信的故事也让人们津津乐道,其中摇滚和他的关系密不可分,甚至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本文梳理了摇滚对微信、张小龙的影响,一起来看看吧。

“面试产品经理,所有技能合格后,要问,你喜欢摇滚吗?回答否的,就算了。”2011年9月14日,张小龙在饭否写下了这句话,彼时距离微信诞生已经过去7个多月。

第二年,在一场面向腾讯内部的演讲中,张小龙分享了微信背后的产品观,并再次谈及摇滚和产品经理的关系,“不听摇滚的程序猿不是好产品经理”。这句话后来在互联网圈广为流传,只不过没人确认过它的真实性。

直到微信十周年,在视频号直播间里,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连麦张小龙,好奇地对“产品经理如果不听摇滚乐就不要”这个坊间传闻进行了提问。严格来说,张小龙并未正面回答,更多谈及的是摇滚乐对他个人的影响,“摇滚乐的话,我上大学的时候受影响很大。在崔健流行之前,中国的音乐可能甚至连流行音乐都没有。大学时候冒出来一个崔健,会觉得很受冲击,就觉得这种音乐的冲击是最人性化的、最真实的。”

摇滚深刻影响了张小龙,又借张小龙之手在微信打上了自己的印记。这段重要的故事,却鲜少有较为详尽的报道,所以才有了写下这篇文章的念头,是为抛砖引玉。

01 当张小龙遇上摇滚乐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那是一个新旧交替的时代,整个中国社会都在发生着剧变。如果用一个词概括,就是解放。这个解放,是多方面的,有文化解放、思想解放、社会解放、个性的解放、生产力的解放、想象力的解放。相对于多舛的十年而言,这一时期是自由的,一切都从狭义的政治社会中解放出来。

对于这种解放,大部分人是彷徨失落的,就像《肖申克的救赎》里的老布,当他走出监狱之后,心里面却是一片茫然。因为旧的习惯/信仰突然被瓦解,新的习惯/信仰又尚未形成。

但也有人突然间明白了,这是一个全新的时代,只要敢于向往,敢于追求,普通人也可以改变命运。

1986年的夏夜,一位叫崔健的年轻人,穿着裤脚高低不一的旧农装,拿着把破吉站,站在北京工体舞台上,近乎嘶吼地发出自己的声音,“为何总要追求?”“为何一无所有?”当时台下的年轻人都傻了,因为他们从没有听过这样的歌。很快,这种安静变成了掌声和口哨,随后是欢呼声,越来越大。那是迷惘又火热的心被自由奔放的摇滚撞击,年轻的灵魂们终于在这样竭力的欢呼与吼叫中得到了释放。

崔健一唱成名。

为什么《一无所有》在当时引起了那么大的反响和共鸣?音乐人梁和平曾评价说:

“在崔健之前,我们所听到的歌曲也好,所有表达的意识也好,更强调是我们占主导地位。从‘我们走在大路上’到‘让我们荡起双桨’,‘我们’这样的词是很多的。有没有‘我’呢?也有,但是这个‘我’也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个人意义上的‘我’,而是维系在一个跟国家,跟其他大的社会背景有联系你的‘我’。”

《一无所有》演出后的第二年,18岁的张小龙考上了华中理工大学(现华中科技大学),念的是当时热门的电信专业,大四后直接留校攻读硕士学位。

大学时代的张小龙虽然成绩不错,但并不显山露水。在他的研究生导师向勋贤眼中,张小龙“不爱说话,喜欢捣鼓电脑,喜欢睡懒觉”,甚至张小龙也一直自认是个懒散的人。其实与其用懒散形容他,还不如说他是个崇尚自由的人。“他讨厌条条框框地生活,讨厌被束缚。”

当时崔健和摇滚乐开始在大学校园流行,“我要给你我的追求/还有我的自由”“为何你总笑个没够/为何我总要追求”等近似嘶吼的坦白陈述,一下子唱到了张小龙的心坎里去。

1994年秋天,张小龙硕士毕业。那时的大学生毕业还是包分配,25岁的张小龙被分配到与电信相关的事业单位。这样的工作即使放到今天,也是不少人羡慕的铁饭碗。

可张小龙觉得不舒服,“那个一眼就能看得到头的人生他不想要,那份与他真正热爱的事业背道而驰的工作他不喜欢。一想到未来的几十年都要把生命耗费其中,张小龙感到无比窒息。”

他没有走进电信那栋大楼,几乎是望了一眼就转身离开。

离开去哪里?

他将目光转向全国最热闹的广州。

1994年的珠三角(最初包括广州、深圳、佛山等9座城市),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这一两年,内资外资迫不及待地大量投入,加上南北舆论界大势宣传,来自全国各地、意欲闯出一片新天地的人们纷纷南下,人才南流迎来一次高潮。

那时几乎所有来广州打工/创业的人,都住过石牌村。它位于天河区的黄金地段,地理位置极佳,加上租金低廉(都是握手楼),自然成了外来打工人租住的首选。据张小龙回忆,他也住过那个片区,“其实很多大学毕业生都住在那一片区,叫石牌桥。”

就是在这里,张小龙编出了这款令他一夜成名的的软件——Foxmail,也为日后腾讯收购Foxmail,以及张小龙开发微信,缔造腾讯的移动社交帝国提供了历史的可能性。

02 给微信加点音乐

知乎上搜索“张小龙”,排名第一的问题就是“腾讯的张小龙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下面众多回答中,一位ID为“和菜头”(前腾讯微博总监,现知名网络写手)的回答最有意思,其中包含很多不为人知的细节(下面仅摘录部分)。

“除了每周一次的网球,和每天深夜的音乐,张小龙没有什么别的嗜好。程序员时代的烟瘾一直保持了下来,他是广州深夜里最大的Kent消费者,沉默到像谜一样的男人,中国为数不多具有文艺气质的产品经理。他是那种因为喜欢《蓝莲花》歌词,就一定要问许巍买下版权,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他也是那种喜欢同事小女儿涂鸦,就把一幅涂鸦画和《蓝莲花》一样挂在QQ邮箱入口的人。”

在回答最后,和菜头还附上了“以上内容纯属传说,不能对其真实性负责”的说明。

众所周知,都市传说都是真的。这是一句网络梗,但放在这里莫名贴切,因为上面摘录的这段内容,都是有据可考的事实。

张小龙酷爱音乐尤其摇滚,这是大学时期就养成的。他的车载CD里,凌晨的广研办公室内,永远在放Michael Jackson、崔健与汪峰,甚至在微信几次大版本更新的启动页中,也曾放过他们的代表作。

他最开始决定做微信,是因为看到了Kik Messenger在国外的风行,他认为移动社交赛道大有可为。

兵贵神速。2010年底,他在广研迅速抽调人手,组成了十人的微信团队。然后“只用了不到四个月时间,在2011年1月21号于iOS平台首先发布了它的1.0版本。”7个月后,又凭借新推出的特色功能“查看附近的人”,迅速和其他国内竞品拉开差距,微信由此走上了独属于它自己的移动社交之路。

但人红是非多。对于那些一夜爆红的事物,人们总是容易用挑剔的目光去看待,当太多的赞美溢出之时,便开始出现许多的质疑声音。一些人开始提出微信与Kik Messenger在功能上的相似之处,并且用抄袭来抨击张小龙。

没什么好辩驳的,产品经理就用产品说话。于是,伴随着所有的质疑声,张小龙带领团队在2个月后推出了微信的3.0版本。当人们将微信版本更新后,启动页会放出Michael Jackson的《Scream》,上面还写着这样一句话:“你说我是错的,那你最好证明你是对的。”

2013年2月5日,微信4.5版本发布,启动页面的底图是个只有0和1的黑暗世界,被一团动态的火焰点亮。页面中下部有两个选项,一个是“直接进入微信”,另一个则是“听一首老歌”,崔健的《一无所有》。

“为什么要选择这首歌?”当时极客公园记者采访张小龙时进行了提问。

不过张小龙没有回答,而是笑了笑将问题抛回给了记者,“你觉得是为什么?”

我不清楚这个问题有没有后续,但时隔8年之后,在极客公园创始人张鹏连麦张小龙的视频号直播间里,张小龙算是间接回答了这个问题,“做产品其实是个很枯燥,很理性的过程,无法把个人情绪和情感带入。唯一有机会带入的地方就是启动页,你可以有一些情绪的发泄。”

这样发泄情绪的机会,还发生过3.5次。

一次是微信6.0版本启动页放着的《我们》,歌手是张小龙从QQ邮箱时期就很喜欢的许巍;一次是微信7.0版本启动页播放的《In My Secret Life》,歌手是被《纽约时报》赞誉为“摇滚乐界的拜伦”的Leonard Cohen;第三次是微信8.0版本的开屏页,共5页,每一页都代表这次更新的一个功能,其中一页写的是“我看见一首歌”。

剩下的0.5次,则是张小龙想做但没做成的。据腾讯月刊报道,张小龙曾经想在微信启动页面上放汪峰的《一百万吨的信念》,由于歌词有点愤怒(感兴趣可以自己去看下),最后在成员的劝阻下只好放弃。

但后来在一场内部演讲上,张小龙在开讲前先放了《一百万吨的信念》,和全场几百号人安静听完,才说:他觉得汪峰这首歌和微信一样,都发现了社会的某股暗涌。

而对于为什么用汪峰歌曲作为演讲的开场,之后的采访中,张小龙谈到:“其实换成汪峰的任何一首歌都可以,这首歌并没有特别的含义,因为他的歌主要是摇滚风格的,摇滚乐都是反抗的、体现对现实的不满,要知道这种不满和反抗是最有生命力。不满意才表示你很有活力,很有生命力,如果什么都满意了、满足了,那已经变成很平常、平庸的状态了。”

03 写在最后

张小龙和音乐,和摇滚乐这样的交集还有很多。比如:

  • 他在饭否写下了很多关于音乐的细碎想法,“产品往往是做着做着,就主旋律了,因为跟着用户走,用户爱听主旋律的歌。”“一首讽刺产品经理的歌:心太软。”
  • 他在朋友圈分享过一个叫“音乐站”的小程序,借助这个小程序,你可以看到你微信上所有好友在朋友圈分享的音乐清单。
  • 他喜欢五条人,因为他们也在广州石牌桥生活了很长时间。“他们有首歌还包含了石牌桥。所以,我听起来特别亲切。他们还在那里卖过打口碟,我一想,我可能还跟他们买过打口碟。”
  • ……

所有这些偏文艺或偏人文的元素,最终都借张小龙之手,融入到微信的脉络之中,成为整个产品的灵魂所在。而这,是任何人,任何产品都抄不走的。

#专栏作家#

游牧志,微信公众号:游牧志,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互联网媒体人,产品爱好者。关注小程序、企业新媒体、SaaS行业动向。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21年10月11日

小虾米

同理心,洞察力!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在线音乐等待“第三极” 小程序里卖剧,8天赚1亿? 卖爆抖音后,中式汉堡将成为一场“虚火”? 电商包邮背后隐藏的小心思 县城咖啡之战的最后赢家是谁? 字节跳动再战长视频,这次有何不一样? 网文IP的风,吹到“下饭剧”? 提升B端产品易用性:搭建帮助体系 小红书关停“自营电商平台”,作何打算? 从陌生人社交的产品演进看创新 如何快速了解一个行业? 汽车行业数字化转型_SCRM私域平台 产品用户体验升级 做一款以短视频为主的手机,市场如何? 一个严肃的问题:互联网巨头们到底创造了多少就业? 海外版妙鸭相机,“像不像”不重要 产业化思维助力招聘直播数据翻倍(下篇) 产品周报267期 | 蔚来手机NIOPhone正式亮相,妙鸭相机免费版发布 谁拿走了飞猪携程们的长假? TikTok豪赌黑五 “加速包”抢票有用?第三方平台们都玩出了哪些花样?
从虚拟偶像到虚拟主播,一场TO C到 TO B生意的大迁徙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红书电商盘点一下那些虚实结合的文本输入方式自动驾驶,又到黎明前?万亿规模能源产业互联网【能链】为何一枝独秀?经营指标层面深度解读骑手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数据更新|不只是一个更新按钮而已名实唯一性:数字与AI经济里的那些潜规则实战分享!系统可见原则在交互方案中的运用从商业模式入手,搭建一款产品的底层拆解框架小红书走到命运拐点微信的聊天记录占比,被网友玩成了新一代 MBTI ?SaaS产品数据分析之指标与标签一篇文章搞懂一个系统之 SRM 系统一个真秀才倒下去,十个假靳东站起来谈谈在B端落地第三方大模型的步骤从0开始设计产品搜索功能(一)瑞幸的“9块9”突围战,只需几滴茅台?如何从0-1建设企业微信SCRM顶流网红“秀才”翻车,“中老年收割机”易主?
我做一年场控,想理解女主播的人生 B端系统交互设计的细节 案例研究 | 通过设计将关键按钮点击率提升300%,带来百万交易额 一年半了,高德们那么拼,为什么还是干不过滴滴? 关于盈利模式这点“小”事 2022年汽车品牌智能网联竞争力指数(ICVCI) 置身产业互联网的魔法世界 “社会高级灵动打工人”是必然宿命吗? 万字长文:重新定义中台产品经理 系统化思维如何辅助设计实现 ​崛起中的中腰部主播:不拼“最低价”,要错位竞争 我那“不好惹”的00后下属:不差钱,怼领导,抵制加班 关于居家运动的再思考 深度 | 谁打烂了完美日记的牌? 互联网出海2022:三大方向,九大趋势 关于分享功能设计,你需要知道的交互和细节 中介SaaS系统中统计模块设计(1) 浅谈在线客服产品功能设计要点 要让UP主赚到钱,B站要先赚钱 暗战升维,网约车们踏入新竞技场 2021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数字化发展洞察

COPYRIGHT © 2023 知识分享.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