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 首页
  • 市场分析
  • 需求分析
  • UI设计
  • 产品运营
  • 产品设计
  • 项目管理
  • 新玩意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要停留,欣赏沿途的风景
  1. 首页
  2. 新玩意儿
  3. 正文

不爱说话的年轻人,一直在“聊天”

2021年9月26日 626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编辑导语:近来“社交牛逼症”已经成为互联网上几乎人人皆知的词语,而与之相对的,则是社交恐惧症,不少年轻人似乎都患上了“社恐”,话语逐渐变少,毕竟社交媒体一定程度上代替了面对面的沟通。而这也让不少年轻人陷入了某种社交困境。

“如果说我们的内心是一架钢琴,许多人的表达能力只是一副快板。”

最近,有一种“病”成为了流量密码。

在某短视频平台上,相关话题的播放量已经达到了20亿。围观者或捧腹大笑,瞬间解压;或尴尬得脚趾抠出三室两厅,嗤之以鼻。

这种“病”号称是“人类社交天花板”——社交牛逼症。

现在上网像上语文课,每天要学习新词语。

简单来说,社交牛逼症就是社交恐惧症的极端反面,核心要义就是:只要自己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他们不在意世俗的眼光,心里没有任何包袱,可以在任意场合随心所欲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所以,尽管社交牛逼症稍有不慎就容易翻车,成了讨人厌的“自来熟”、没有边界感的冒犯,但不少年轻人还是有点羡慕看起来能言善辩、八面玲珑、随心自在的社交牛逼症。

毕竟,对于当代年轻人来说,开口说话太难了。

“我从来不说话,因为我害怕,没有人回答。”/《马男波杰克》

一、一边羡慕“社牛症”,一边说不出话

“即便现在我被一只老虎咬了,都很难立刻喊人来救。因为如果没有人救,我只是可能会死;可是一旦有人救,我还得跟他打招呼。”

最新一季《脱口秀大会》的人气选手鸟鸟,就是靠着“社恐式”脱口秀出圈的。从她的脱口秀里,我们才知道,原来内向的人每次说话前,要经历如此激烈的思想斗争。

求救和打招呼,孰轻孰重,不言自明,而鸟鸟在脱口秀中略带夸张的比喻,真切地让人感受到,他人的评价和感受有时会成为无比沉重的枷锁——“我特别在意别人对我的看法,甚至超过我自己的感受”。

有些话很“难听”,因为它是真的。/《脱口秀大会》

微博有一个话题“你可以一天不说话吗”,里面有不少网友分享了自己的“孤单心事”:

“加班回到家已经晚上10点多了,发现自己今天居然一句话都没跟同事说过。”

“刚到美国留学的时候,人生地不熟,又没有朋友,快1周没跟任何人说话。”

“如果可以不用出去赚钱,我能在家里呆几年,几年不说话都可以。”

与其说“一天不说话”是一个挑战,不如说这逐渐成为了年轻人的日常。

单身、独居、工作忙碌,是不少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的标签。他们的表情包库存可能超过300个,每天要发好几条微博、朋友圈,却越来越少跟别人面对面交流,也就变得越来越不爱说话,不擅表达。

为了避免尬聊,“话少青年”往往选择绕路走。/图源网络

如果说社交牛逼症的要义是,随时随地想说就说、想做就做,那么“话少青年”的原则就是,能憋着不说的话,一定得憋着。

对于在大城市独居的年轻人来说,如果不是因为最长的假期——国庆、春节只有7天,他们不说话的记录一定可以更长一些。毕竟,点外卖都不用接配送员的电话,直接在订单备注“请放门口,短信通知”即可。

你以为上班就一定要跟同事面对面交流工作?当然不是!微信、QQ、钉钉、邮件……这么多便捷的办公软件,不仅可以发文字信息,还可以发图片、文档、PPT、压缩文件……根本不需要面对面说话。更重要的一点,用聊天软件还可以留下“证据”,避免背锅。

就算是外出吃饭,也能轻松开启“静音”模式。等位,扫码;点菜,扫码;买单,扫码;开发票,扫码……用餐高峰期,点一下信号顺畅的手机比叫一声满场飞的服务员更靠谱。

更别提和话不投机、一年见不了几次的亲戚聚餐,此时,话少的人设能为他们创造更舒适的玩手机的空间。

正如周国平在《安静的位置》中所写的:

“比起滔滔不绝、口若悬河的人,有时更喜欢和不爱说话的人待在一起。那种‘不用听废话,更不用逼自己讲废话’的感觉,让人心情舒畅。”

二、话少的锅,社交恐惧症来背?

十之有九的年轻人,会将自己话少的“毛病”,归结于社交恐惧症。也难怪,现在的年轻人,人均“社恐”。

今年上半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等机构联合对4000多名18-35岁年轻人进行调研,发现40.2%的人表示自己存在不同程度的社交恐惧症。其中,有52.7%的人认为自己缺乏社交技巧,55.6%的人对自身条件不够自信,38.3%的人将“社恐”归咎于性格内向。

其实,不少声称“社恐”的年轻人,可能只是“不想、不喜欢社交”或“不太会社交”,还未达到社交恐惧症这种严重程度。

社交困境成了不少年轻人难以迈过的坎,这也正是“社交牛逼症”火爆的土壤。

话少的人,往往只是想得太多、说得太少。

担心自己说的话被误解,不说了;不知道自己说的话是否用对了场合,不说了;避免自己说完话后,空气突然变得安静,不说了。

他们不全是只顾自己感受、活在自己世界里的人,只是可能在意别人比自己更多。

幸运的是,在这个年代,除了开口说话,我们有越来越多方便、快捷的表达自我的手段,甚至比说话要舒适、熟悉、准确得多。

如今在网上聊天,相同的一个字,不同的数量都能表达不同的含义。/图源网络

面对面交流时,我们往往要快速给出反应、回答,而在用微信、QQ等社交媒体的时候,我们可以字斟句酌地思考如何回复,想不出合适的回复时,还有成百上千的表情包可供挑选,甚至还可以不回复。

在短视频平台,我们无须打扮、思考,点点手指,就能拥有精致的妆容、有趣的“道具”、好玩的情节,轻松拍出展现自己“美好生活”的视频,这不比线下见面交流省心多了?

你以为年轻人话少是因为表达欲望减少了?恰好相反,他们比以往任何一代人对友情、爱情、亲情都有更强烈的需求和表达欲望。

蓝色为90后,黄色为80后。与80后相比,90后使用社交媒体的主要目的是交友、交流。/《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

腾讯QQ联合易观智库发布的《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显示,90后充满表达欲望,情感需求强烈。

只是因为成长中的90后缺少话语权,而成长于数字网络时代的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表达渠道、表达方式和影响空间。

在现实生活中话语权较低、认同感较少的年轻人,自然更愿意在网上寻找存在感,毕竟这是他们更熟悉、更自在的地方。

在现实生活中沉默寡言,在互联网上活跃百变,这可能就是当代年轻人新的交流方式,新旧交替,没有孰好孰坏之分。

正如刺猬乐队在歌里唱的:“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

《哈佛商业评论》指出,一个优质的社交圈只要12-18人就足够了。

所以大可不必担心不擅社交会成为你变得更好的障碍。

三、语言技能,用进废退?

可以说,话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有性格原因,也受大环境的影响。

话说得少了,也就越来越“不会聊天”。

吊诡的是,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获取信息的渠道变得多种多样,大众接受的信息也变得千差万别,群体很难拥有一致的共识,但我们的语言却变得越来越“统一”。

所有的快乐都是“绝绝子”,每一种悲伤都成了“emo”,无论称赞什么都是“yyds”……

明明有层出不穷的网络热词,让人应接不暇,我们却越发觉得语言变得贫瘠、单调、无趣,也让人陷入了语言选择的迷茫。

“如果说我们的内心是一架钢琴,许多人的表达能力只是一副快板。”看理想编辑部认为,互联网“黑话”盛行的表象下,潜藏着大众语言能力退化的真相。

当网络“黑话”、缩写词盛行的时候,我们的语言能力也在退化。

热衷于使用表情包、网络流行语的人,可能不全是因为觉得好玩、有趣,还有可能是因为他们已经不知道怎么用语言来描述当下的情绪。

这很可悲,也很可怕。

国学大师辜鸿铭曾在《中国人的精神》中写道:“汉语口语,本质上是孩童的语言。”

在辜鸿铭看来,除了马来语以外,汉语堪称是“世界上最容易的语言”,因为它极度简化,不区分语格,没有时态,没有规则和不规则动词之分。

所以,他给打算学习汉语的外国友人的第一项建议就是:“保持一颗童心,那样你就不仅能够进入天国,而且能够学会汉语。”

或许此刻的我们,也应该学着保持童心,卸下包袱,张开怀抱,勇敢地表达自己。

其实,无论你是话多还是话少、是社交牛逼症还是社交恐惧症,只要找到一个最舒适的状态,将最真实的自己展现给他人,这就足够了。

参考文章

[1] 当所有快乐只剩“绝绝子”,我们就失去了真正的快乐丨看理想

[2] 为什么我们越来越不想说话了丨富兰克林读书俱乐部

[3] 中国90后青年调查报告丨易观国际&腾讯

[4] 13亿“社恐”,在抖音观摩“社交牛逼症”丨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5] 中国人的精神丨辜鸿铭

 

本文来自新周刊APP

作者:贾辉;公众号:电器大院(ID:app-neweekly)

本文由@新周刊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标签: 产品 产品经理
最后更新:2021年9月26日

小虾米

同理心,洞察力!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拍10部火1部,道观也来凑热闹,短剧成吸金神器? 为什么二次确认后,用户依然会误删? 新零售SaaS架构:面向中小连锁的SaaS系统整体规划 AI时代下浅谈XR中的渲染技术 基金理财之客户需求分析 业财一体化数字化(一) 酒店代理的灰产江湖:0库存、赚4成差价、月入16万 探索工具型产品体验度量模型-行为度量理论篇 飞猪、携程们的下半场:吃工具属性老本,补内容短板 AI产品经理 | 入行AI的必备知识 3D 文件格式的江湖纷争 在线音乐等待“第三极” 小程序里卖剧,8天赚1亿? 卖爆抖音后,中式汉堡将成为一场“虚火”? 电商包邮背后隐藏的小心思 县城咖啡之战的最后赢家是谁? 字节跳动再战长视频,这次有何不一样? 网文IP的风,吹到“下饭剧”? 提升B端产品易用性:搭建帮助体系 小红书关停“自营电商平台”,作何打算?
从虚拟偶像到虚拟主播,一场TO C到 TO B生意的大迁徙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红书电商盘点一下那些虚实结合的文本输入方式自动驾驶,又到黎明前?万亿规模能源产业互联网【能链】为何一枝独秀?经营指标层面深度解读骑手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数据更新|不只是一个更新按钮而已名实唯一性:数字与AI经济里的那些潜规则实战分享!系统可见原则在交互方案中的运用从商业模式入手,搭建一款产品的底层拆解框架小红书走到命运拐点微信的聊天记录占比,被网友玩成了新一代 MBTI ?SaaS产品数据分析之指标与标签一篇文章搞懂一个系统之 SRM 系统一个真秀才倒下去,十个假靳东站起来谈谈在B端落地第三方大模型的步骤从0开始设计产品搜索功能(一)瑞幸的“9块9”突围战,只需几滴茅台?如何从0-1建设企业微信SCRM顶流网红“秀才”翻车,“中老年收割机”易主?
干货分享:采购管理系统从0到1设计思路 元宇宙向右,真实世界向左 【干货】数据安全工具建设实践 车联网实际案例解析:一文带你读懂账号体系设计 支付系统功能介绍:退款流程 项目推进缓慢,问题到底出在哪?(中) 每个优秀设计的思维,都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 为了一次性掌握这些UI/UX设计准则,我准备了20张设计图解! 旅游:跟团游新产品规划——产品战略 十余款陌生人社交产品的背后,有哪些关键步骤和成功的因素? 工作总结:浅谈「融媒体」的那些事儿 经验分享丨一文搞定交互设计7大法则(6)——特斯勒定律 仅一个月B站涨粉43w+,她靠“易容术”起底B站爆款视频的2个关键 015 SaaS 走向国际的基础 大学生搜题软件,未来可期吗? 手把手教你如何解决B端产品个性化需求问题 第一批刷屏全网“成人小饭桌”,已经倒闭了 产品经理是如何当“后爸”的:如何快速接手别人的产品 后二选一时代,阿里京东拼多多有何新算盘? 做一款从 0-1 颠覆型产品,希望你早点知道的几点

COPYRIGHT © 2023 知识分享.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