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 首页
  • 市场分析
  • 需求分析
  • UI设计
  • 产品运营
  • 产品设计
  • 项目管理
  • 新玩意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要停留,欣赏沿途的风景
  1. 首页
  2. 产品设计
  3. 正文

心得总结|10个做竞品分析的常犯的问题

2021年9月15日 47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编辑导语:这篇文章作者总结了10个做竞品分析时会常犯的问题,推荐想学习竞品分析和正在做竞品分析的童鞋阅读,吸取前人经验,少走一些弯路。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以上的讲解,我相信同学们对“竞品分析”会有一个更为深入的认知,虽然大家较为清晰地知道了竞品分析的概念、制作流程以及方法,但是在我实际工作中还会发现有同学在做竞品分析时候经常出现以下10个问题。

一、要注重平时积累

竞品分析有三个关键词发现——分析——论证。发现指有敏锐的嗅觉多查查我推荐的第三方网站就可以获得;分析只要选对竞品和分析的方法其实也不难;而论证就需要平时素材的积累了。

人的认知是有局限性的,尤其是接受一个不太熟悉的观点时候,就好比你让雕刻工刻一个马的扶手,因为描述不清楚的问题,他可能会刻成一个驴的扶手。

我们在论证一个观点最好就是举例论证,这样才能做到有理有据,所以要注重平时的素材积累,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做到观点都有资料可以佐证避免假大空,不会出现低级错误。最好把竞品分析当作一个产品来做,用产品思维(有逻辑性)做竞品分析。

二、不要定过大的目标

虽然我前面也提到了做竞品分析的目标是想通过竞品分析达到什么目的就是竞品分析的目标,也介绍了可以通过产品阶段剖析出自己的产品目标,想了想,在这里还是有必要再提及一下,因为这个问题在老鸟身上也是经常出现。

竞品分析绝对不是说看到找不同,竞品分析方法千千万,无论是在分析前,还是在最后的竞品报告产出,跟着目标走才能得出有价值的结论,最终做到产品设计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终极目标。

我梳理了几个常见的目标,同学们在明确产品目标之前还是要反向思考,先问自己几个问题,希望通过竞品分析,获得什么?资讯or知识or行动方案?需要通过竞品分析抄袭这个新功能吗?不做行不行,为什么?这些新功能会和产品的其他模块有什么联系?等等。

现在互联网公司的发展相当快,已经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做大而全的竞品分析,对于初创公司来讲,有可能做完竞品分析公司都倒闭的尴尬局面。所以,小而精地分析、跟紧产品、业务的脚步才是企业需要的。

三、分清楚给谁看

分清楚给谁看也是容易犯的一个错误,很多时候都是设计领导要求做的,最好要问清楚最终呈现给谁看,因为同事、领导、老板的角度不同所以需要看的切入点就不同。比如

• 老板的角度:竞品在行业中的影响力、目前行业的经营状况如何、自己产品的发展方向怎么样,竞争对手的经营状况怎么样。

• 团队/领导的角度:竞品的产品功能、交互设计、视觉的优点和缺点是什么;有没有创新性的产品体验点可以应用到产品迭代中去,决策是采纳A方案啊,还是采纳B方案或者是还有更好的C方案。

• 自己/同事的角度:为了更好地执行领导们定的目标,自己或者团队内部协调的同时,需要用到什么方法把任务完成好。

四、注意好交付时间

竞品分析并不是像设计师做的设计提案那种,一个方法需要多种方法供需求方选择。但是竞品分析注重的还是自己产品与竞品之间的对比和自己对产品的看法和观点,在这个阶段的工作量很难被量化,所以自己最好提前和需求方沟通好竞品分析的交付时间。

或者也可以使用我之前所说的“竞品画布——最小可行性方案”这个方法,比如,需求方问做一个竞品分析需要多久?我的回答是7个工作日,前3天时间可以交付一个竞品画布的方法给需求方,确认其分析的方向是否是需求方所需要的,如果不通过,还有1天时间调整3天制作时间;如果需求方很满意那剩下的4天可以专业在竞品分析的广度和深度上面下功夫,总之一句话具体的制作周长还需要根据各自的需求难度而决定。

五、判断过于主观产品广度不够

分析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在分析报告里面,发现很多分析的数据没有标明来源,可信度真的不高。设想如果是把这样一份来源不明确的数据报告递到一个企业决策者办公桌上,他敢作出决策吗?我看很悬。

所以在分析报告中,事实一定是严谨可信的,是市场上认可的,这样通过分析得出来的观点才不会带有主观臆测。

六、注重产品深度&上下文逻辑

我们身为设计师追求好看是并没有错,但是一味地追求好看就片面,要明白好看的东西并不代表用户体验就一定好,而好看只是用户体验的一部分。

制作竞品分析的时候,制作者深入了解自己的产品,结合场景去做分析,仔细体验,鉴别其产品的优势和劣势。发掘产品更多的差异化设计、亮点设计才能在众多同类竞品中脱颖而出。

正所谓,学我者生,像我者死!在与竞品进行比较阶段的时候,并不是什么情况下都去模仿照搬,应该把关注点放在竞品为什么要这么做的背后原因。一个上层建筑的高度和样式必定由其底层地基决定,产品也是如此,虽然是一个简单的功能,也可以从数据、产品定位、用户群体、经营策略等层面,多注重自己产品与竞品的对比,挖掘产品策略背后的原因,为后期迭代思考我们是否可以去优化做准备。

另外一点我想说的是注重逻辑,比如有些竞品分析报告开篇就写“app版本、发布时间”定睛一看感觉很专业,但是仔细一看也没有横向把app版本和发布时间一一对照罗列出来,并不清楚单独写一个app版本、发布时间没有任何意义;更有甚者一会儿分析市场大环境,一会分析产品核心功能,看似面面俱到,但是分析的主线思路不清晰,缺乏逻辑关系,形式归于表面。

七、选择最为合适的分析方法

很多同学做竞品分析,先挑选3-5个竞品,就围绕用户体验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对竞品展开分析,我知道大家都是受了ajax之父jesse james garrett的经典之作《用户体验要素:以用户为中心的产品设计》的影响,我最开始入行的时候,它也是我的启蒙书。

但是大家要清楚“由于产品不同、受众用户不同、产品阶段不同、分析目标不同竞品分析最终呈现的样子就会不同,”如果大家都用这五层去写的话,避免不了有套模板的嫌疑。

这里列举一个不恰当的例子,2015年的时候,互联网很流行“互联网+传统行业”的创业概念,但互联网+并不是适合所有行业,要认清自己产品适合“互联网+传统行业”还是“传统行业+互联网”,了解清楚自己产品的特长,清楚谁主导谁的,处于什么产品阶段后再做决策,不要跟着主流舆论裹挟,盲目做选择。

最后,要清楚做竞品分析时一定不要为了分析而分析,竞品分析仅仅是一个认识自己产品的方法,通过适合竞品的方法来审视自己产品最为重要。

除了我所讲的通过适合竞品的方法来审视自己产品之外,还有一点值得大家注意的就是设计方案的合理性,尤其是在ui设计当中,并不能保证设计方案一直是对的,只能说在某一个产品阶段或者应对某一个问题设计方案是最好的方案,更为精准的说法是设计方案没有绝对的正确和错误,只能说那个设计方案更合适当前这个需求。

八、形式与内容同样重要

我看了很多竞品分析,内容深度很深,视角也很独特,观点也很鲜明有价值,只是其表现形式太难让人阅读下去。我们是设计师,竞品分析的结论固然重要,但是精心包装才能更好地传递竞品分析的价值本身,这也是体现我们基础设计师价值的一部分。

设计领域中的眼球理论也是如此,一份好的竞品分析,务必在视觉包装上下点功夫,通过合适的逻辑结构进行梳理,可以让你的观点更易于理解并接受,配上适当的图文制作成PPT,保证文字信息可以高速清晰地进行传达,让读者第一眼就有继续阅读的兴趣。正所谓,好的内容+好的设计形式=易于别人接受,才能发挥最大的效用。

九、缺少自我检查

细节决定成败,很多同学按照流程步骤一一分析了,得出了结论也是真实有效的,认为竞品分析就完成了。我们的目的不是交付100分的答卷,而是交付100+的答卷,自我检查是提高自己的能力的好方法,如果工作周期允许的情况下,还是要从头到尾,把竞品分析查缺补漏,这样才能发现更有价值的信息。

所以根据不同的背景、目标和产品去制作竞品分析,把所有设计细节都落到实处最为关键。

十、持续跟踪,保持节奏

开篇已经讲了产品是有周期阶段的,每个阶段产品的问题是不同的,所以竞品分析不是一次性的事情,它对团队来说是每时每刻的,因为市场和需求是不停地更新,做竞品分析也是一个了解市场、了解产品的手段,需要持续更新的。

所以需要我们在自己产品不同周期阶段内通过竞品清除行业的诟病和自己产品中所存在的不足,并且在每次产品迭代中改正自己的不足。可以说它是贯穿整个产品迭代的始终的,把握节奏可以让你更从容地应对市场的变化,建议至少半年更新一次。

十一、3点需要具备的能力

随着互联网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慢慢地竞品分析不仅仅是产品经理的必备技能了,很多交互设计师和ui设计师在工作内容也要求出一份竞品分析,竞争分析已经是设计过程的重要的一个环节了。最后咱们就以设计师这个角度了解做竞品分析需要哪些能力。

 1. 具象化能力——竞品分析没有模版

行业里面是有对竞品分析成套路的模版的,在网上找一些市场背景,写一些产品定位、描述一下用户群体,在围绕用户体验五要素(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的产品亮点,结合现在阶段的产品数据进行结论输出的模版,这种做法很早就已经被淘汰了。

作为一名专业的设计师,我们应该避免带有这种“看山就是山,看水就是水”的思维做竞品分析,应该提高自身把问题具像化的能力,比如两个竞品都有搜索功能,a竞品有搜索热榜,而B竞品却没有,当我们发现这两点不同时候,要多思考产品功能背后的原因,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要用全局化的思考观,思考如果这个功能照抄到我们的产品是否可以?为什么不可以?是用户群体造成的还是运营效果造成的等等这类把这类表象化的问题具象化并落地到竞品分析中去的能力。

2. 搜索能力——对行业敏锐的嗅觉

搜索能力主要是在搜集行业信息或者寻找竞品阶段所使用的。如果我们需要在艾瑞克网找行业的分析报告或者白皮书;在七麦数据、百度指数搜集竞品的数据信息等等,前面已经介绍了,这里就不做过多赘述了。

这里我特别推荐在搜索引擎(weixin.sogou.com) 这个平台上面搜索,大家可以在这个平台上找到很多知名大厂的公众号,查看公众号的文章,在这些文章中有非常多的有价值的信息可以看。

3. 分析能力——需要结合数据得结论

分析是一个严谨的过程,得有理有据让人信服,竞品分析的结论对团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结论是靠设计师缺乏对数据的敏锐观察而得来的,为什么是数据呢,因为数据是对衡量产品功能算是比较主观的度量工具了。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很多同学在分析竞争对手时仅仅停留在表层,应该挖掘更深的道理,所以在做竞品分析的时候分析能力不可缺少,而且要保持拥有不停思考、不断分析的习惯。

总结

竞品分析在不同的阶段能给我们的产品带来不同的效益,学习竞品也能避免走很多的弯路。

最后,感谢文章内容案例的作者。

 

本文由 @斜杠7湿兄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标签: 暂无
最后更新:2021年9月15日

小虾米

同理心,洞察力!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拍10部火1部,道观也来凑热闹,短剧成吸金神器? 为什么二次确认后,用户依然会误删? 新零售SaaS架构:面向中小连锁的SaaS系统整体规划 AI时代下浅谈XR中的渲染技术 基金理财之客户需求分析 业财一体化数字化(一) 酒店代理的灰产江湖:0库存、赚4成差价、月入16万 探索工具型产品体验度量模型-行为度量理论篇 飞猪、携程们的下半场:吃工具属性老本,补内容短板 AI产品经理 | 入行AI的必备知识 3D 文件格式的江湖纷争 在线音乐等待“第三极” 小程序里卖剧,8天赚1亿? 卖爆抖音后,中式汉堡将成为一场“虚火”? 电商包邮背后隐藏的小心思 县城咖啡之战的最后赢家是谁? 字节跳动再战长视频,这次有何不一样? 网文IP的风,吹到“下饭剧”? 提升B端产品易用性:搭建帮助体系 小红书关停“自营电商平台”,作何打算?
从虚拟偶像到虚拟主播,一场TO C到 TO B生意的大迁徙今天我们来聊一聊小红书电商盘点一下那些虚实结合的文本输入方式自动驾驶,又到黎明前?万亿规模能源产业互联网【能链】为何一枝独秀?经营指标层面深度解读骑手需要的不是同情,而是尊重数据更新|不只是一个更新按钮而已名实唯一性:数字与AI经济里的那些潜规则实战分享!系统可见原则在交互方案中的运用从商业模式入手,搭建一款产品的底层拆解框架小红书走到命运拐点微信的聊天记录占比,被网友玩成了新一代 MBTI ?SaaS产品数据分析之指标与标签一篇文章搞懂一个系统之 SRM 系统一个真秀才倒下去,十个假靳东站起来谈谈在B端落地第三方大模型的步骤从0开始设计产品搜索功能(一)瑞幸的“9块9”突围战,只需几滴茅台?如何从0-1建设企业微信SCRM顶流网红“秀才”翻车,“中老年收割机”易主?
新消费的难题,中美都一样 广告回暖,拯救大厂 最严监管下,教培公司的电商新战事 聊聊:证券支付(银行转证券、证券转银行)和清结算的流程 追求用户体验的路上,来了解一下「复杂度守恒定律」 产品周报263期 | 钉钉公布商业化核心数据,京东自营免邮门槛降至59元 打零工的2亿中国人 从互联网医院发展建设到核心功能设计——深度行业分析 产品周报204期 | 2021 年全国规模以上企业就业人员年平均工资为 88115 元,天猫宣布618规则 工作经验| B 端产品组件设计细节及经验分享(七) 处方介绍 字节社交,再战一次 产品经理必会之状态机设计 从大厂到下沉市场 产品设计需求分析研究 一年涌入3000家“他经济”现资本众生相 抖音团购唱戏,大众点评拆台 交互手势全解析之位移类手势 三年B端产品经理的胡言乱语 B端业务规划产品战略,应对外部变化?

COPYRIGHT © 2023 知识分享.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