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分享

  • 首页
  • 市场分析
  • 需求分析
  • UI设计
  • 产品运营
  • 产品设计
  • 项目管理
  • 新玩意儿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不要停留,欣赏沿途的风景
  1. 首页
  2. 新玩意儿
  3. 正文

产业互联网,正受困于互联网

2021年5月28日 265点热度 0人点赞 0条评论

编辑导语:产业全面互联网化正当其时,产业互联网区别于消费互联网,泛指以生产者为用户,以生产活动为应用场景的互联网应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也随着互联网不断进步,但同时也受困于互联网;本文作者就此进行分析,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流量的天花板越来越近,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摆脱对于流量的依赖,如何在存量时代获得新的增长点,才是保证下一轮发展关键所在。

有一个现象值得关注,那就是越来越多的玩家开始将关注的焦点从产业的最末端,转移到了产业的最前端。无论是从事相关产业的基础研究,还是改变相关产业的生产流程,都是这一现象的直接体现。

产业互联网的概念,便是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诞生的。从理论上来看,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大方向是对的;然而,在实际落地的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玩家们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曲解与偏离,最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非但失去了自我,甚至还开始沦落到了消费互联网的层面上。

单单看看那些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的玩家对于B端用户的渴求,我们就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在很多情况下,产业互联网玩家并不把B端用户看成是赋予自己二次生命的营养体,而仅仅只是把B端用户看成了一个类似C端用户的存在,于是,收割便成为了他们在产业互联网的主题词。

尽管头部玩家可以凭借他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积累下来的优势占得先机,甚至可以进一步确立他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竞争优势;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将B端用户看成是一种收割对象,而不去思考如何改造B端,进而去激发C端更多的消费潜能,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仅仅只是一场虚假的狂欢而已。

这是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提出了这么多年,却一直都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根本原因。以新零售为例,可以说新零售是产业互联网的先锋官;然而,经历了这么多年的发展之后,新零售依然仅仅停留在流量的玩法上,对于产业上游的改造少之又少,所谓的颠覆成为了一座虚无缥缈的海市蜃楼。

弄清楚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难以突破的根本原因,并且找到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新路径,才是保证它可以继续发展的关键所在。如果我们仅仅只是沾沾自喜于用产业互联网的概念所确立的优势,却忽略了产业互联网本身的落地和实践,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终将落幕。

按照传统逻辑,人们之所以会将后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定义成为“产业互联网”时代,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想要借助互联网时代的优势来反哺产业,从而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最终让互联网对于经济社会的改造变成一种全面发展的存在。

然而,在实际落地过程当中,我们看到的是产业互联网非但没有因为互联网而发展,甚至还因为它而变得裹足不前。

一、互联网并未找到与产业结合的最佳模式

笔者始终认为,产业互联网想要真正获得突破性的发展,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要找到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最佳模式。在很多情况下,我们看到的产业互联网的玩家是在用他们在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模式来做产业互联网的事情。

须知,产业互联网是一种全新的存在,一味地照搬照抄消费互联网的模式,只会让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失去发展良机。

现在很多的产业互联网玩家在落地和实践的过程当中,仅仅只是把产业互联网看成是一个再度去中间化的过程,无论是之前的S2B模式,还是现在的C2M模式,其实都是以再度去中间化为终极追求的。虽然这种方式的确可以带来行业发展效率的提升,甚至还可以给产业的发展带来动能,但是,如果仅仅只是将产业互联网的模式停留在这样一个层面上,那么,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或许依然是一个互联网的变种。

因此,当互联网并未找到与产业结合的最佳模式之前,我们站在互联网的角度来看待和实践产业互联网的做法,只会让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带入到消费互联网的语境里,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并不是一个新生的概念,而是变成了消费互联网的附庸。

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来讲,这种简单、粗暴的结合方式带来的只能是变相的发展,无法实现良性、健康的发展。

笔者认为,互联网与产业结合的最佳模式应当是以转变互联网的角色和定位为前提的。我们都知道,在消费互联网时代,互联网所扮演的角色是主导型的和改造型的。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互联网更多地扮演的是一种基础设施,一种营养基的角色,无论是产业,还是新技术都可以从互联网当中汲取营养,都可以从互联网身上获得能量。

只有真正将互联网看成是产业的“营养元素”,而不是“手术刀”,才能真正找到产业与互联网结合的最佳模式。

二、互联网正在成为产业变革的障碍

当我们无法摆正互联网的角色和地位的时候,选择较为熟悉的发展模式成为一种政治正确。继续延续互联网时代的发展模式,规避新技术对于产业的深度改造,最终让产业的发展继续沿着以往的模式发展,正在成为产业变革的障碍。

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其实是一个产业与新技术结合的过程。同互联网时代仅仅只是进行简单的去中间化的处理不同,产业互联网时代,产业与新技术的结合应当是一种深入、全面的逻辑。即,新技术应当对产业内部的流程和环节进行深度改造,实现产业的转型升级,才是产业互联网的主旋律。

互联网时代的那样一种简单、轻便的发展模式,让玩家们陷入到了一种“躺平”的状态当中,借助资本的助力,建立规模优势,进而对流量进行收割早已在玩家的脑海里根深蒂固;于是,纵然是在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我们依然看到的是诸多玩家对于互联网的依赖,依然在用互联网模式来实践产业互联网,所谓的产业互联网成为了一个概念。

很显然,互联网已经成为产业走出舒适区的障碍。有了互联网的”躺赚“模式之后,玩家们并不愿意去做产业变革,抑或是将产业变革当成是一种噱头,实际上依然在做收割流量的买卖。当这种情况愈演愈烈,产业互联网的发展同样陷入到了互联网的怪圈当中,而此刻的互联网同样成为了一种障碍。

三、互联网让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变得不再迫切

当产业互联网的概念开始出现,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已经变得非常迫切。然而,经历了多年的发展之后,我们看到的是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依然处于一种相当缓慢的发展状态里,甚至还有很多玩家继续从互联网身上来寻找破局点。我们看到的以直播带货为代表的新的营销模式的崛起,正是这种现象的直接体现。

当人们依然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变种来获得发展红利的时候,他们是不会如此迫切地去探究新技术在产业端的应用的。于是,新技术对于产业互联网的改造开始变得不那么重要,甚至在很多时候,新技术的落地和应用是为互联网的变种来服务的。

虽然这种方式的确可以给玩家们的发展带来一定的能量,但是,长此以往,必然将会让玩家们失去一次绝佳的,探寻新技术与产业结合新模式的机会。

对于产业互联网的发展来讲,互联网所扮演的角色不再是一个驱动的角色,而是变成了一个阻碍的角色。

无论是大数据、云计算,还是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些新技术对于产业的改造在很多时候都因为互联网的存在而变得不那么迫切,最终让所谓的产业互联网彻底变成了一个依然是以互联网为主导的存在,而不是一个以新产业为主导的角色。

四、互联网正在加剧,而非消解消费痛点

产业互联网之所以会出现,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用户的消费需求和习惯的深度改变。然而,当互联网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主导,我们看到的是消费互联网时代的消费痛点正在进一步加剧。此刻,互联网同样成为了阻碍产业互联网发展的障碍。

以大数据为例,无论是在资讯领域,还是在电商领域,我们都看到有玩家试图在用它来解决传统信息冗余带来的用户痛点。虽然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推荐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传统意义上的以人力为主导的发展模式,但是,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推荐给用户带来的是更多的信息冗余,最终让用户开始陷入到了信息茧房之中。

之所以会有这样一种情况,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基于大数据的精准推荐是建立在互联网模式的基础之上的。如果这种底层逻辑不得到根本性的改变,以大数据为代表的新技术为肇始点的产业互联网,只会成为加剧用户痛点,而不是消解用户痛点的存在。

笔者认为,只有真正改变以互联网为底层逻辑的发展模式,在新的模式基础上,以新技术的方式去改变用户的痛点,才是产业互联网发展的正确姿势。如果仅仅只是简单地用新技术对产业表层进行改变,而不去从更深的维度重塑,所谓的产业互联网终将会成为鸡肋。

当产业互联网时代来临,我们看到的是一众玩家开始投身其中。他们当中有头部的巨头,有新入局的玩家,还有传统的玩家。

无论是哪一种类型的玩家,他们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即对互联网依然保持着某种执念,最终让产业互联网变成了一个以互联网为主导,而不是以产业为主导的存在。

于是,产业互联网开始受困于互联网。这是产业互联网一直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的根本原因。

认识到这一点,并且跳出互联网怪圈,才能让产业互联网的发展进入快车道。

#专栏作家#

孟永辉,微信公众号:menglaoshi007,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资深撰稿人,特约评论员,行业研究专家。长期专注行业研究,累计发表财经科技文章超400万字。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给作者打赏,鼓励TA抓紧创作!

标签: 产品 产品经理
最后更新:2021年5月28日

小虾米

同理心,洞察力!

点赞
< 上一篇
下一篇 >

文章评论

razz evil exclaim smile redface biggrin eek confused idea lol mad twisted rolleyes wink cool arrow neutral cry mrgreen drooling persevering
取消回复
最新 热点 随机
最新 热点 随机
高密需求,如何设计才能降低密度感? 产品经理为什么这么火,现在不火了又怎么办 一文读懂制造型企业数字化诊断过程 转型关键期:如何高效构建AI产品线的专业能力和权威地位? 浅谈审核召回策略优化思路 产品原型(简单的OMS为例)练习一:修订记录与全局说明 大屏思考与复盘 微信授权登录:从入门到精通 京东会员成长体系设计 | 如果我是京东产品经理,我会如何设计会员体系 短剧出海,下沉无国界 5年豪掷700亿:张一鸣为何“果断”放弃游戏|万字解读 用AI拍出海短剧,一部成本立省60万 观行业,观风向 | 2023年度热文 TOP 30 揭晓 爽剧依然很香,阅文知乎都来了 2023年底,云计算“水逆” 从线索到订单LTO:传统汽车销售在哪些步骤可以数字化? 沉浸式空间娱乐连锁门店小程序产品设计方案 【大模型】企业内部如何快速应用GPT为我们提效——产品经理视角 产品猎人(一)丨带你探索更多体验案例 抖音心晴、百度万话上线,大厂押注AI社交能跑出下一个微信吗?
OpenAI CEO总裁联合声明透露被罢免经过:在线会议中被解雇;事件几大原因分析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数据管理部门?Sam Altman卸任CEO的几点猜想供应链系统中的编码和条码,你真的懂了吗?OpenAI不感谢Altman消费金融数字化专题研究(二):消费金融行业发展PEST分析啊这,以后刷抖音可能要付费了?短剧付费,一场抖音快手和小程序的“不对称战争”抖音神曲,消失了?平台多商家如何进行到家服务产品设计?【颠覆小红书】:未来的发展关键在哪些功能上?推荐策略在图库行业的应用揭秘产品经理必备的核心思维能力腾讯 TDesignFlutter 组件库开源啦🎉🎉🎉智能电视操作设计得这么复杂,真的合理吗?B 站更新:把抖音当做方法爽文短剧到底有多赚?到了横店我差点想入伙2023 年度热词,只能是它HubSpot 如何做到 20 亿美金 ARRAI 产品经理和 AIGC 产品经理有什么区别,怎么选择?
饿了么,需要一个新故事 文字信息在界面设计中的运用 为了商业化,B站又有变动了 2023重点关注 | 驾驭B2B市场营销五大趋势 “网瘾”中老年,迷上熬夜与“剁手” 互联网出海,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 关于SaaS产品中「企微客户群发」功能的思考 B端产品经理工作流程复盘 直播带货,不讲武德? 裁员的门道 现实版商战:“武功再高,也怕菜刀” 智能座舱系列六:车载语音系统介绍 音乐版权新战事:抢不了独家,抢新歌首发 线上配音课火了,“声音”变现又是一门好生意了? 东方甄选下一站,出海直播? 社区团购竞逐依然“中场”:补贴穿马甲、热钱在观望 抖音、快手“偷食”闲鱼、转转 聚合支付的收银台设计 聊聊在线教育的系统组成 开发产品功能时,如何评估产品的优先级?

COPYRIGHT © 2023 知识分享. ALL RIGHTS RESERVED.

Theme Kratos Made By Seaton Jiang